中文名称龙井 |
外文名称Longjing(英语),룡정(朝鲜语) |
别名延吉县 |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
所属地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下辖地区2个街道、5个镇、2个乡 |
政府驻地安民街道 |
电话区号(+86)0433 |
邮政区码133400 |
地理位置吉林省东南部 |
面积2581平方公里 |
人口172511人(户籍人口) |
方言汉语,朝鲜语 |
气候条件中温带季风气候 |
著名景点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机场延吉朝阳川国际机场 |
火车站龙井站 |
车牌代码吉H |
行政区划代码222405 |
龙井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8度54分至129度48分,北纬42度21分至43度24分的长白山东麓,东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边境线长142.5公里;东北与延吉市、图们市接壤;西南与和龙市毗邻;西北与安图县相接。地形从边缘山地到中部盆地中心。 全市海拔高度最高为1331米,最低为101米。龙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目录1 城市简介2 自然资源3 民俗文化4 当地旅游5 经济建设6 文化教育龙井地名起源井泉位于距龙井街与六道河路交叉路口,东50米处,市中医院对面。自1881年开始朝鲜移民大量迁到六道沟,在这里发现了一眼古井,井水清凉甘甜,移民们便在井边立了“桔槔”,即“龙吊桶”。“九.一八”事变后,官方正式把“六道沟”改为“龙井村”。1934年在李基燮的发起下立了两米高的花岗岩石碑,碑上刻着“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字样。1987年,龙井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44年满族入主中原,封禁达200余年,19世纪中叶清政府废除封禁,1881年在此设招垦局,1902年在局子街设延吉厅,1909年延吉厅升延吉府,1913年改延吉府为延吉县。1934年日本侵略者将延吉改为“间岛市”,归属于伪“间岛省”。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成立延吉县人民政府,归属松江省。1952年归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1983年经省政府批准,延吉县更名为龙井县。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龙井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年平均气温为5.6℃,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1.2℃,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为-13.4℃,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1℃,极端最低气温-34.8℃。年平均降雨量为549.3mm,属于湿润区。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29.1小时,初霜平均日期在9月27日,终霜平均日期在5月6日,无霜期平均为143天。龙井市是中国境内朝鲜族居住最集中、朝鲜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是延边文化教育的摇篮和中国朝鲜族文化的发源地。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龙井市就有大成中学等6所中学,毕业学生分布在世界18个国家和地区。龙井市开发历史较早,山川秀美,景色宜人,有驰名中外的龙井地名起源地井泉、一松亭、万亩果园、汉王山遗址、大成中学旧址、日本间岛领事馆旧址、龙山朝鲜族民俗村等旅游景点。龙井市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28年,延边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在龙井诞生,是延边地区党组织的活动中心和培养革命骨干的摇篮。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抗美援朝时期,龙井先后有5000多名各族儿女为国捐躯,烈士总数占全省的1/10。 龙井市 - 自然资源龙井市自然资源丰富,全市耕地面积3189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8620公顷,龙井市森林资源丰富,以天然次生林为主。有林地面积166885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8%,主要树种有赤松、沙松、红松、黄菠萝、水曲柳、椴、杨、桦、柞等。龙井的特产资源种类繁多,生长着124科1072种野生经济植物,其中名贵的药用植物186种,如人参、党参、黄芪、五味子等,食用植物有松茸、木耳、蕨菜、松蘑等,野生经济动物有梅花鹿、黑熊、豹子、獾子等,生产的鹿茸、熊胆、獾油、哈什蚂油等都是名贵的药材。此外还有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野生动物上百种。龙井市现已探明矿种32种,有岩金、砂金、铜、铅、安山岩、硅灰石、大理石、石灰石、玄武岩、硅石、砖瓦粘土、建筑石、矿泉水、煤等。龙井市 - 民俗文化龙井市总人口19万人,有汉、朝、满、回等12个少数民族,其中朝鲜族人口12.5万人,占总人口的65.8%,是中国境内朝鲜族居住最集中、朝鲜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传统节日--九•三节、老人节。朝鲜族素有注重礼节的优良传统,对长辈说话必须使用敬语,同辈之间如不是亲戚朋友也用敬语。一般情况下,视年龄尊长,晚辈要先向长辈作自我介绍,此时要单腿屈膝,手放膝前,向前稍许弯腰,以示谦逊。行路时,年经人与长辈同行。须跟在长辈后面;走路遇上长辈,必须让长辈先行。在家用餐时,须给老人摆单桌,等老人开始用餐,家人才能就餐。如有客人,先让客人动筷,客人吃完之前主人不能先放下筷子,客人亦不能吃尽碗里的饭,须留一点,否则视为失礼。饮酒时父子不能同席,年轻人如同老人同席,须背席饮酒,转身吸烟,这种习惯流传至今。朝鲜族青年男女相爱后,男方父母或长辈要到女方家认亲,带去适当的礼物,诸如衣服、钻戒等(过去送布料及酒菜之类)称“相面礼”。这一天,双方父母商定结婚日期。婚礼仪式采用传统的莫雁礼、上拜礼、大操礼、新房礼依次进行。婚车一到,婆婆要面带笑容,在迎亲车前翩翩起舞迎接新娘。婚礼第二天,举行舅姑礼,新媳妇拜见公婆亲戚长辈,鞠躬敬酒,赠送礼物。 朝鲜族住房造型结构典雅古朴,民族风格浓厚,基本是土木结构或砖瓦结构,其特点是房屋宽敞明亮,炕面大,一般分为厨房、卧室、客厅、书房、卫生间、仓库等。80年代以后,逐渐被水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代化住宅楼所取代。朝鲜族民族服装鲜艳靓丽、热情奔放。男上衣叫“则高里”,无扣,用一吊带打结:下衣叫“巴基”,裤筒肥大。女上衣叫“则亮里”,腰短,颜色鲜艳,线条分明,袖头多用“七彩缎”缝制,穿起来好似彩虹在身:下穿“琪玛”(裙子),轻盈飘逸,婀娜多资。龙井市的朝鲜族人,大多来自朝鲜咸镜道,使用的语言也大都是咸镜道语言,主要表现在本地朝鲜语的语言、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日本侵华时期,朝鲜语曾作为禁用语种而受到限制。解放后,朝鲜族的文字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民族区域自治条例”,把朝鲜语和汉语同时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执行公务的通用语言、单位牌匾均用朝、汉两种文字书写,民族语言文字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朝鲜族饮食文化独具风格特色,朝鲜族以喜食辣椒闻名,泡菜为主。泡菜甚至上百种有:辣白菜、樱菜、蕨菜、桔梗等。汤类必不可少的朝鲜族酱汤。酱有很多种类,其中酱分为烂豆酱、姊妹酱、年酱、辣椒酱等多种。汤可分为石锅汤、沙锅汤、养身汤、大补汤等。有:牛肉汤、狗肉汤、海带汤等。食品类有糯米打糕、冷面、米肠、紫菜饭、土豆饼、土豆饺子、水豆腐等,也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泡菜-- 也叫辣白菜,朝鲜语叫“吉木其”,是朝鲜族饮食中最有特色的一种。泡菜一年四季皆可制作。选上好的白菜(包心的为好)、萝卜、黄瓜等新鲜蔬菜,放在谈盐水中发酵,然后加入辣椒、姜末儿、白皮蒜、香菜籽等调料,数日后即可食用。打糕-- 打糕是把糯米蒸熟后捶打而成。食用时切成块,蘸上豆面、白糖或蜂蜜等,吃起来筋道、味香。历来,朝鲜族把打糕作为上等美味,每逢年节或婚姻佳日及接待贵宾时,都要做打糕。米肠--米肠叫做“笋呆”,是朝鲜族普遍喜爱的食品,其做法是把蒸到半熟的大米或糯米趁热拌上鲜猪血或蛋清以及各种香料,紧紧灌入洗干净的猪大肠内封好口蒸熟即成。狗肉--狗肉是朝鲜族喜欢吃的肉食之一。一般喜欢熬汤,多在三伏天吃,认为热天吃了能滋补身体。现在一年四季都经常吃,但婚丧及佳节忌食狗肉。冷面--延边朝鲜族喜吃冷面。冷面现今在国内很有名气。冷面的主料是白面、荞麦面和淀粉。做时,先把和好的面用机械压入锅中,煮熟后捞出,用冷水前去冷却。然后加牛肉汤或者鸡肉汤,配以泡菜、辣椒、牛肉片、鸡肉丸子、苹果片、鸡蛋等佐料,即可食用。朝鲜族过去在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面,说是这一天吃了长长的冷面,就会长寿。现在一年四季都喜欢吃。龙井市 - 当地旅游龙井市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出境旅游,即朝鲜旅游、韩国旅游、俄罗斯旅游和东南亚旅游。国内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主要线路有:长白山旅游、镜泊湖旅游、浑春防川旅游、全国各大旅游城市、景区旅游。旅游业已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外向型、业已初具规模的新型经济产业,对宣传龙井、推动招商引资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发展旅游事业,扩大对外交流,繁荣边贸,搞活经济,龙井市政府于1991年8月16日成立了龙井市旅游局,同年11月成立龙井市旅行社。1997年,龙井市旅行社升格为国际旅行社。全市共有两家星级宾馆,四家旅游经营企业,从业人员近200人。龙井作为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在延边地区开发历史较早,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纯朴的民俗风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布的人缘优势,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龙井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浓烈的民俗风情和绵延曲折的边境风貌,构成了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市立足龙井旅游的区域性、客观性和发展性,不断完善和规划出了龙井市内景区、智新明东景区、边境风貌景区、八道景区、万亩果园景区、碧岩山一松亭等六大景区。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开发旅游资源,完善配套设施,旅游景点建设也有了一些进展,主要有龙井地名起源之井泉、民俗博物馆、大成中学旧址、万亩果园、三合望江亭、东方熊乐园、碧岩山一松亭、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旧址、尹东柱故居等。龙井市 - 经济建设近年来,龙井市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工业立市、农业稳市、民营兴市”为主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对外开放、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实现了龙井经济社会的新发展。2007年,全市(包括朝阳川镇,下同)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7.7亿元,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2亿元,增长3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29亿元,增长1.3%;实现利润1.07亿元,增长2.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2亿元,增长18.9%。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51亿美元,增长21.0%。粮食总产量完成19.8万吨,增长9.2%,创历史新高。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73亿元(扣除非正常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25元,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3元,增长13.6%。工业经济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几年来,发展壮大了制浆造纸、医药、化工、食品、机械加工等支柱和优势产业,大力扶持了草仙药业、龙川机械等25户市属骨干企业。同时,积极支持晨鸣纸业、华龙集团等域内企业,促进了他们健康发展。引进并扶持了瀚丰矿业、朝阳木业、光华塔吊、开城药业等20个投资超千万元的重点企业。四年来,累计投入5亿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48项,开发新产品49个。大力开展“二次创业服务年”活动,对民营企业在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全市民营企业由2002年的175户发展到2006年的406户,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06年市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9.1亿元,年均增长14%;实现工业增加值2.87亿元,年均增长10%。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围绕“81152”工程,不断壮大绿色大米、烟叶、黄牛养殖、劳动力转移四大主导产业,绿色大米达到6,000公顷、烟叶500公顷、发展黄牛10万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3万人。逐步发展了食用菌、速生丰产林、精品果园、药材等优势产业。龙井市 - 文化教育龙井市是中国朝鲜族最聚居的县市,文化教育基础较好,至今保留着最为完整的朝鲜族教育和文化传统,享有“延边文化摇篮”的美誉。全市最早成立的龙井实验小学,已有近百年历史。1952年,龙井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扫除文盲工作取得重大成就;1958年,基本上普及了初中教育;建国初的18所学校中朝鲜族学生7493名,占全部学生的89.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龙井教育体制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形成了一个层次完备,协调发展,特点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作为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在发展中得到了较大提高。自1987年我市制定实施《龙井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规划》以来,全市的“两基”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3年,基本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阶段性任务,1995年,提前两年实现了“两基”目标,通过了国家级“普九”工作验收,并通过了1997年的复检,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在基本完成“普九”任务的基础上,我们把强化素质教育放在了突出位置,促进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目前,境内有延边大学农学院、龙井黎明农业大学等2所全日制高等院校;初中11所,中心以上小学13所,1所职业培训中心,6所九年一贯制民族联校,2所国办幼儿园。中小学在校生共计16209人,其中朝鲜族7828名,占54.9%。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自恢复高考以来,先后向大中专院校输送近万名学生。据统计,我市每万人中拥有大学生316.7人,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近几年来,龙井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市拥有一批国家、省、州级名校长和名教师,已经形成了老中青三个教师梯队,教师结构日趋合理,同时广泛吸纳教育精英加入到龙井教育中来,使师资力量不断加强。高素质的教师保证了高质量的教育。全市各中小学全部配有新老三室,装备齐全;现代信息技术、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教育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崭新的校舍,宽敞的教室,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校园文化,给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就学环境。民族教育取得可喜成果,其发展水平居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前列。以“双语”教学为主的民族教育整体改革取得可喜成绩,龙井高级中学高考成绩每年都有新的突破。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逐步走上了协调的轨道,为城乡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明显增强。龙井教育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结合龙井的民族艺术传统和体育传统,广泛开展艺术特长教育和体育训练,使许多有此特长的学生走上了成材之路,成为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和运动健将。